南汽董事长王浩良:扭转南汽命运进入第一阵营
本篇文章1572字,读完约4分钟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汽车集团高层官员不在少数。但只有一个人能够带领一个危机重重的汽车集团在短短三年内摆脱亏损,走向海外市场;在适当的时候,抛弃世俗的地域观和控制权观,进行新世纪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并购
他就是南京汽车集团现任董事长王浩良。
冒险时接受约会
对王浩良的外部评价是:一个锐意改革的管理者,一个成功书写南京乃至江苏汽车工业发展命运的人。外界最钦佩的是王浩良的改革精神和勇气。
王浩良上任后,南京汽车集团以罕见的改革速度发展。据南京汽车内部人士介绍,南京汽车集团经历了脱险、低水平发展和定性发展三个阶段,这都应归功于王浩良的改革精神。
2005年,时任南京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王浩良调任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非常清楚这是一个紧急情况。当时,南京汽车集团亏损严重,2004年在中国汽车集团中排名第11位,亏损3.8亿元。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浩良直言不讳地表示:虽然南京汽车集团已有58年的历史,一度被誉为中国轻卡之王,但困难重重。该行业的排名从20世纪80年代的前3名下降到2004年的第11名。这些都是由于观念落后、长期自我孤立、缺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缺乏创新活力等因素造成的。
王浩良看到南京汽车集团拥有的增值土地资产和内部挖潜后,设定了扭亏为盈的目标,从盘活资产、整顿思路入手,开展了统一思想、增收节支的有效工作。
2005年下半年,南汽有了新的面貌。9月底之前,南京汽车所有下属企业和单位都使用了统一的南汽公司标志:红色的南汽集团和蓝色背景上带有白色文字的南汽。
统一标识后,王浩良开始调整集团公司的板式管理结构,将南京汽车集团的主营业务划分为整车、零部件、功能实体和汽车服务贸易四大业务,要求各大板块实现盈利。此外,由于缺乏汽车开发资金,南京汽车集团开始盘活其房地产资产,以支持其主营业务。
王浩良上任仅一年半,2006年,南京汽车集团成功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约120亿元,利税6.1亿元,利润总额约6000万元。
南起跃进
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完成后,王浩良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寻求外部合作。与SAIC董事长胡茂元携手,上海与华南的合作成为中国汽车史上的一个伟大故事。此时,一个中国汽车巨头诞生在长江三角洲。在外界眼中,王浩良是一个放弃门户观的空想家。
2007年4月,SAIC与南京汽车集团悄然携手,商讨合作事宜。王浩良将合作范围扩大到全方位合作,沪南并购也随之全面展开。12月,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南京汽车集团与SAIC融为一体,成为SAIC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什么促使王浩良做出这个决定的?
如果南京汽车集团从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进入低水平发展阶段,那么2007年将是南京汽车集团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将进入一个质变阶段。据南京汽车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在沪南合作之前,虽然我们的业务状况有所改善,但也处于低速发展阶段,这是一个致命的状态。
事实上,这正是王浩良曾经说过的:我们不能跑得太慢,我们必须向前跑。现在,尤其是在汽车行业,迟到一年,再迟到一步,你就赶不上了。
因此,出于对南京汽车集团长远发展的责任感和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感,王浩良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门阀和控制权的观点,为沪南合作做出了贡献。
加入SAIC后,一列快速稳定的列车,南京的国有汽车工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内市场,原闲置的南京菲亚特工厂被并入上海大众,工人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工厂设施得到再利用,南京菲亚特工厂也将从原有亏损中走上正常盈利之路;在自主品牌方面,mg和荣威的开发工作也进行了整合,未来mg的生产资金和技术资源也解决了;在海外市场,双方正计划如何在英国发展mg基地,重振mg在英国市场的自主品牌,并进军其他海外市场。
这也许是王浩良被调走后从未想过的最好结局,但这似乎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的记者吴琼
标题:南汽董事长王浩良:扭转南汽命运进入第一阵营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4352.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