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自主品牌销量涨跌悬殊,车市比预想中更加危险!
本篇文章1624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协会公布了5月份汽车市场的销售数据。窄版乘用车批发量为170.4万辆,同比下降1.8%。虽然整体下降幅度不大,但我们应该知道,在汽车公司的努力下,例如促销、贴现利息和官方降价,这一数字几乎没有维持。现实情况是,乘用车市场需求放缓,供大于求,适者生存的局面明显加剧。
由于品牌力量相对较弱,在自主品牌中优胜劣汰的对比更加突出。每个人都会查阅39家自有品牌汽车公司发布的数据,其中14家公司有所增加,19家公司有所减少,但同期没有数据比较的公司除外。
巧合的是,最近,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在全球汽车论坛上表示,未来五年只有大约五个中国汽车品牌能够存活。乍一看,朱的判断听起来有些激进。毕竟,中国有多达46个汽车品牌。然而,市场用脚投票,像诺基亚和索尼这样强大的公司可能会突然被抛弃。对于汽车公司来说,这不是危言耸听。
优等生高速奔跑,而优等生努力巩固
从5月份自主品牌整体数据来看,随着suv车型的持续销售,5月份自主零售份额占比37.7%,同比增长7%,同比增长1.5%;其中,吉利、广汽川汽和SAIC客车是增长阵营中的斗士。吉利汽车同比增长63.5%,在自有品牌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汽通用五菱。如果不算上汽通用五菱,按照独立企业的口径来划分,吉利已经是自己的老大了。
4月,广汽川汽通用汽车销量突破3万辆,整体销量同比增长46.7%,位列前五名。凭借rx5的良好表现,SAIC乘用车同比增长122%。上汽通用五菱继续领先。今年2月推出的新车型宝骏510的月销量继续增长,5月份突破3万辆,一举进入suv销量前三名,扫清了第一季度的低增长趋势,推动五菱5月份同比增长17.9%。
另外两个独立的勇士,长安和长城,本月表现不佳。长城汽车上个月继续保持轻微下滑趋势,同比下降6.7%;长安汽车的下降率仍然不小,达到25.8%,但与上月的58%相比,已经在收窄。
幸运的是,长安和长城都在5月份开始了新的行动。其中,长城汽车推出了新品牌wey。一些媒体报道说wey已经收到了一万多份订单。虽然官方没有公布具体数字,但长城的整体销售贡献是相当大的;长安汽车在5月底开始了大规模的官方降价,这将推动终端销售,这将不可避免地推动6月乃至随后几个月的销售增长。在官方降价促销之后,长安的cs55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上市。
第二和第三阵营显示出衰落的迹象,模型的衰落令人震惊
因为有很多车型的跌宕起伏相互抵消,我们不能只看企业的销售数据就看到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上市一年以上、同期月销量超过2000辆的车型中,只有16款车型实现了正增长,增长速度主要集中在前几款车型,主要是suv车型,只有奇瑞qq、长安奔奔和比亚迪f3车型可供选择,价格区间不高。
在下降模型中,可以上市的模型数量远远多于增加的模型数量,范围大多在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uv在乘用车市场上依然鹤立鸡群,保持了近20%的增长率,但suv仍是下滑名单中的主力。近年来,由于suv市场的火爆销售,各企业纷纷推出suv车型,但都想分得一杯羹。然而,随着市场供应逐渐饱和,潮水退去,裸泳者的疲劳立即显露出来。
坏消息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4月份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出现了6.7%的负增长,这也是近年来罕见的行业利润压力。据分析,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了7.2%,整车上游成本转移的压力继续加大。
5月底,长安宣布正式降级后,资本市场对长安汽车的年度盈利表现充满担忧。然而,这只是优秀企业的短期营销策略。对于相对弱势的企业来说,终端竞争加剧、销量急剧下降和上游成本上升这三座大山将会同时袭来,这将对企业运营构成巨大挑战。
就在几年前,当谈到独立品牌时,通常有国家队和地方队。当我们回到当前的市场环境,我们听到了更多关于所谓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美国、德国和日本只有3-5家国内汽车公司。那么,对于今天的46个自主品牌来说,只有进入第一梯队才意味着未来的生存。
标题:5月自主品牌销量涨跌悬殊,车市比预想中更加危险!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2594.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