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油价生存 国际油价或重回150美元/桶高点
本篇文章2982字,读完约7分钟
带头动全身。全球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将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再分配”。
“在4月7日和2月20日成品油价格连续两次上涨后,97号油的最高价格已经超过8.5元/升,比2011年同期高出近40%。如果这样下去,真的要开了。开不起车。”4月21日,在深圳滨河大道加油站,一位车主对本报编辑痛心疾首地说。
然而,无论车主如何抱怨,世界油价仍在顽强突破。本周,全球油价继续创下两年半以来的新高,升至每桶112美元。伦敦市场6月份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高达126美元。
“根据我们的计算,4月7日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可以抵消约5.3美元/桶的原油成本上涨,而同期布伦特原油22天平均价格上涨14.1美元/桶。”交通银行全球分析师何伟表示。这表明NDRC仍在“贴现”成品油价格上涨,价格调整幅度远低于全球原油价格上涨速度。按照目前成品油的定价机制,新的空调价房很可能很快会再次开放。
事实上,从2008年到今天,需要担心世界油价从每桶50美元回到每桶120美元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车主。这是一个基础产业,世界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会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利益再分配”。
三大推手
地缘政治、流动性过剩和复苏需求共同加速了油价的持续上涨。
2008年7月,世界油价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新高。接下来的一个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原油价格开始暴跌,2008年11月跌至每桶50美元。
随着金融危机破坏力的逐渐释放,经济趋于稳定。2009年6月,世界油价回到70美元,并在当年10月突破80美元大关。一年多过去了,世界油价一直在80美元左右运行,直到2010年12月才在盘中突破90美元大关。
但2010年3月后,世界油价开始加速上行,突破每桶100美元,4月初再次突破110美元,而布伦特原油期货突破120美元。
“最近全球油价一路上涨,关键导火索是西亚北非,尤其是利比亚的动荡。事实上,就利比亚的石油产量而言,它不会对世界供应产生太大影响。在经济复苏和油价上涨的大趋势下,如果没有紧急刺激,油价通常会稳步上涨。但一旦外部信息受到刺激,投机者就会利用心理预测迅速推高价格。”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说。
在林看来,原油价格从年初到此时已经上涨了30%,支撑这种上涨速度的诱因是地缘政治,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导致大量投机资金在商品市场上寻找出路。
流动性过剩加速油价上涨,似乎已经成为各方共识。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出席论坛时也明确表示,进口通胀对中国的影响正在慢慢显现。周望军表示,美元作为世界贸易中最重要的结算货币,占世界外汇储备的60%以上。2012年3月15日,美联储决定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为了稳定地震后的经济,日本银行向市场注入了51.8万亿日元,并准备再发行10万亿日元的债券。"正是流动性过剩推高了全球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
支撑原油价格上涨的另一个因素是全球能源需求的稳步增长。在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后,世界原油需求开始缓慢复苏,其中中国需求大幅增加。
“此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2010年,中国对外原油依存度达到近55%。除了中国,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的原油需求也在迅速恢复。”林表示,世界原油需求回升,已成为后期油价上涨的主要依据。因此,中长期来看,油价仍将全年向上波动。
继续上升
世界油价已回到每桶150美元的历史高点?“从这个时候的走势分析,很有可能”。
高油价已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
4月17日,世界能源署(iea)首席执行官林西娅田中表示,此时油价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油价保持在这个水平,将引发类似2008年的大幅下跌。
然而,几个主要产油国对是否通过增产来减轻油价上涨的压力有不同的看法。
摩根大通4月1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沙特阿拉伯2月份石油日产量为912.5万桶,但3月份降至829.2万桶,降幅超过80万桶。减产可能会引发油价进一步飙升。
对此,沙特政府官员表示,4月份原油产量将适度增加。然而,科威特石油部长表示,欧佩克此时不需要增产。而阿联酋能源部长哈米利近期也对外界称,这时的油价上涨与市场供求基本无关,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本地区地缘政治的变化和投机者采用这一变化进行的炒作,这时原油供应完全能够满足全世界市场需要,因此无需增产汽车配件网表示。
石油公司法案
那些自有原油比例较高的石油公司将从油价的持续上涨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最近发布的财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的净利润总额达到2662亿元。其中,中石油净利润1400亿元,同比增长35.4%;中石化净利润718亿元,同比增长13.7%;中海油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84.5%。
显然,对于三大石油公司来说,过去的一年可以算是“丰收年”。但在2011年,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三大石油公司的业绩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分化。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上游旅游的石油公司,通常来说,原油价格的上涨对我们的业绩普遍有利。”在中石油2010年业绩发布会上,中石油副总裁李对编辑表示:“但我们也有下游炼油厂。中石油炼油厂所需原油约76%是自产,20%以上是从国外进口。我们大概算了一个数字。根据进口汽配网的说法,按照此时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从炼油的角度来看,90美元以下最经济,超过90美元。油价涨得越高,损失越大。”
显然,对于以炼油为主的中石化来说,高油价是有负面影响的。
“根据年报信息,2010年中石化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达77.78%。在高油价的环境下,中石化下游的盈利能力将保持在较低水平。如果油价继续上涨,炼油业务可能会再次亏损。”傅园证券上海代表处分析师李欣表示:“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小范围内提高成品油价格,这对中石油来说是增加收入,对中石化来说是减少损失。”
定价困境
成品油定价必须在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和中国价格控制之间找到平衡。
“中长期来看,(中国成品油价格)基本是涨多涨少的问题。这时候大多数国家的成品油价格都比国内高很多,包括中国香港,也超过了每升10元。在这种大趋势下,即使中国涨得比外国少,涨的还是涨。”林对说道。
“世界在涨,我们55%的石油要从国外买,成品油价格不可能不涨。此时的关键是政府如何在全球原油价格上涨和中国价格快速上涨之间找到平衡。”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小平说。
他认为,如果世界油价进一步上涨,国家可以通过对企业减税的手段,部分消化油价对价格上涨的影响。“据我所知,国家发改委也在讨论,如果未来世界油价继续上涨,如何保持物价稳定。发改委期望的是采用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承担的机制。如果油价进一步上涨,政府可能会出台一些新政策,比如减税。
林还表示,由于中国成品油价格仍由国家发改委监管,短期内应保持“小步慢升”的趋势,不会很快与世界油价接轨。
一位专业人士认为,油价上涨可能会迫使中国重新考虑与世界市场挂钩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但一位接近发改委的人士告诉编辑,“从这个时候开始,国家必须分析抑制通胀的背景,修改成品油定价机制,可能会错失良机。”此人表示,“前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进行了深入调研,提交了成品油定价机制修改方案,但没想到全球油价涨幅如此之大,石油是主导全身的基础产业。为了稳定价格,成品油定价机制的修改似乎不得不推迟。”
标题:全球高油价生存 国际油价或重回150美元/桶高点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8214.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