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三国七地 奇瑞重工开启全球化智造
本篇文章125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兴重工业企业如何在创业初期实现创新机制,打造优秀的产品平台?除了需要强大的独立研发能力之外,资源互补和产业整合也至关重要。近日,奇瑞重工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分别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全球化,通过校企合作,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在收获主要人力资源的同时,获得了强大的科技驱动力。
2012年10月底,奇瑞重工与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精准农业产业与装备技术战略联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将科技合作的触角延伸到潜力更大的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科院下属重点大学,以尖端科学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主,安徽农业大学是安徽省主要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两所大学的许多成果需要通过企业实践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依靠内部资源进行高成本的创新活动,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企业间缓慢激烈的竞争。企业应在封闭创新模式下,将外部创新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提升到与内部创新和内部市场化渠道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奇瑞重工与中国科大的合作内容上,除了搭建开放式创新合作平台,围绕奇瑞重工发展阶段的重要技术研究和管理创新,双方将共同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实践和就业基地,中国科大将充分发挥其公共事务学院与世界交流的优势,为奇瑞重工的全球化进程提供支持。
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中国科技大学在全球学术交流中的“人脉”,可以帮助奇瑞重工顺利推进海外业务。同时,中国科技大学培养的高端技术人才也有有用的地方。双方将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高端人才的模式,根据奇瑞重工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实践课题和实践计划,加强人才研发和人才引进。
其实校企合作是世界上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常态新闻。欧美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部门进行人才培养。企业提前教给学生一些先进的技术、营销和管理理念,让学生毕业后很快就能上岗,校企合作开发的新产品也能很快形成,尽快进入市场。
这时候我国的校企合作基本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很多局限于轻松的企业实习培训、招聘毕业生、技术咨询等等。像奇瑞重工和中科大,深度合作的例子不多。据业内专家介绍,很多企业不掌握关键技术,无法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产学研无法有效融合,校企合作自然停留在低水平。因此,企业的技术研制能力和人才管理能力,决定了校企合作是否更具含金量。
此时,奇瑞重工在“三国七地”建立了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其中,有R&D中心在北京,中国,芜湖,安徽,意大利和日本。意大利R&D中心专注于电控液压技术和动力系统技术的研究,日本R&D中心专注于日韩设备技术的跟踪和搜索。
王金富介绍,奇瑞重工将按照战略规划实施“三步走”战略,即需要5年时间成为中国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10年后,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设备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最后,打造世界级主流机械设备品牌。在奇瑞重工稳步进军中国市场的同时,奇瑞重工也将走出国门,开拓世界市场。
对于一个把技术和人才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来说,依靠校企合作和人才战略,有利于其产业愿景的快速实现。事实上,强大的自主研究能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力量。
标题:布局三国七地 奇瑞重工开启全球化智造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7527.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