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平:自主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本篇文章2850字,读完约7分钟
首先,你为什么要创新自己的品牌?因为在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的汽车工业已经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通过合资和引进技术,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产品数量和品种上,基本满足了目前汽车市场对汽车的需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最开放、最具竞争力的市场,是跨国公司的战场。今天,如此巨大的商机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自己的品牌能抓住这个商机吗?因为我们通过引进技术和合资开发了汽车,并且一直发展到今天。你今天想独立吗?还有必要介绍吗?通过合资发展汽车工业?
我认为现在很难进入合资企业并引进技术。为什么?当年我们买技术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汽车工业很弱,我们只生产了几万辆,几十万辆,可以说是当时的小学生。跨国公司向你出售成熟的产品,并通过合资企业来中国占领中国市场。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的市场发展如此之快,我们自己的品牌发展如此之快。我们对外国跨国公司构成了轻微威胁,他不愿意让我们自己的品牌发展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所以如果你现在想买技术,他不会卖给你技术,尤其是核心技术。所以我很同意李刚主任刚才说的话。今天的汽车工业是这样发展的,我们的民族自主品牌发展得很快,特别是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我们的竞争是如此的充分,市场是如此的开放。他为什么卖给你技术并培训竞争对手?现在他可以来中国创办企业,而且有两家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的数量没有限制,所以他可以随意做。他可以在你家门口和隔壁建立个人独资企业,使用和你一样的资源、人力、店面、土地和优惠政策。你为什么要把这项技术卖给你?所以我今天说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否则就没有出路。它不会卖给你关键的核心技术。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的来说,如果我们回顾我们的旅程,看看今天的情况,我们对当时的汽车有很强的理解。今天,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汽车产品、整个生产和整个过程的规律,或者说我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解和差距。我们仍处于装配和生产阶段,整个汽车仍处于制造阶段,从产品市场研究到汽车开发和试验,最终定型并大批量投入生产。我们自己的一些品牌还比较老,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尤其是零部件。刚才我出去转了一圈,基本上都是整车,没有备件,所以备件之间的差距更大。因此,我们的整车基本上处于学习模仿阶段,不具备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的能力。在研发中,有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可以使用,但我们没有这样的主动性。我们没有能力从试运行实验中开发产品。从市场角度来看,我们自己的品牌占三分之一左右,高端车基本上都是外国品牌。高端汽车基本上都是外资零部件。我们的许多自有品牌都使用自己的创意,其中许多都有点低端。外国和国内公司都应该采用高端零部件,包括那些与节能(包括排放)和安全相关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基本上是由外国主导或垄断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这项技术,特别是排放法规和节能法规越来越严格,如果我们自己的品牌此时不突破这项技术,将很难做到这一点。技术是买不回来的,所以他不会卖给你这项技术。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没有路可走,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形成了一条自我创新的道路。
他可以根据零件的重要性来控制整辆车。如果零部件技术跟不上,整车将达不到排放安全法规的要求。因此,未来整车对零部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尤其是零部件的电子技术及其模块化供应。从这些方面来看,如果零部件不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我认为整车的创新就无从谈起。
第二个方面,我想谈谈如何促进我国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和能力的形成。
第一,我认为零件需要整车拉动,零件安装在车上。如果零部件与整车分离,零部件进行自主创新,就相当于闭门造车。因此,零部件和整车的创新能力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零部件和整车必须形成战略关系,而自主品牌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好。
我国整车的研发能力不强,更不用说零部件的拉动了。此外,我认为整车的实用性相对较强。如果他开发了一种产品,他会立即把它投放市场,这样他就能从市场上获得利润。因此,他要求100%保证零部件的技术质量,而且技术必须可靠和先进,不能有错误,因为没有修改和重复实验的余地。与国外不同,我们可以生产和开发一代自动车辆,几代人在那里有时间,零件一起开发,同时开发。我们迅速将汽车投放市场,寻找不可靠的零件。他不信任你,所以不能跟你打赌。这是由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在发展到自己之前,不可避免的会有这样的R&D来开发多种车型。随着整车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个问题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另一个问题,创新能力,是在长期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是持续的和可持续的。没有技术积累,就没有创新的灵感。如今,新能源汽车正在被建造,而且它们正在全国各地被建造。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不真正理解传统汽车并掌握其核心技术,新能源汽车将不会很好地工作,即使有些东西是革命性的。发动机都没了,它们都是变速的,但是我想如果我们忽视了对传统汽车技术的掌握,当我们突然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抛弃传统汽车了。我觉得这太天真了。
此外,与跨国公司的产品相比,我认为如果我们忽视技术上的接受,我们就不能做得很好,与跨国公司的产品相比,我们就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有3000元的补贴,外资品牌的车质量也很好。我们的政策不能只补贴自主品牌,不能补贴外资品牌。他们都是中国企业,所以今后的政策将是普惠制,这会给我们自己的品牌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做好技术工作,平衡我们的竞争力。我们不能冲动,也不能相信捷径。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技术。
并处理好模仿和创新的关系。有些人认为模仿也是创新。我不反对模仿,但我认为模仿本质上不是创新。我们基本上处于外观模仿阶段,核心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根本无法模仿。模仿是可以的,但是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我们必须消化它,做实验,积累,创造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并做出一点改变。这项技术是我的,它的核心技术属于我。如果我们简单地模仿,一轮又一轮地模仿,今天模仿这辆车,明天模仿那辆车,我认为这不叫创新。
举个简单的例子,绿色歌曲大赛中的一些歌手在不知道乐谱的情况下只是模仿唱歌。我很惊讶。我想舞台上所有的歌手都不知道乐谱。想想我们。如果我们的车能模仿它,那就像和他一起唱歌一样。如果你再模仿它,它会像你没有自己一样。你甚至不能阅读音乐,你也不知道最初的创作者想要什么。所以你只能是宋立科祖英,像谁。我们的汽车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今天模仿梅赛德斯-奔驰,如果我们明天模仿大众,我们就不会有自己的东西。模仿是我们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手段和一个过程。我们不能通过第二轮模仿来完全模仿。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东西,这取决于我们的实验和我们的技术积累。
我主要谈谈这些观点。至于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我认为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由我们整车企业带动,当然还有政府的政策支持。这涉及到许多方面。我想更批判地谈论以上几点,这可能是不正确的。请批评他们。谢谢你!
标题:董建平:自主汽车零部件的发展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4096.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