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知识】空调紧缩机成绩详解
本篇文章1953字,读完约5分钟
炎炎夏日,空调压缩机市场也进入了火热阶段,从冬季2000-3000元的低价到4000-5000元左右,整体市场可以细分为轿车空调压缩机和乘用车空调压缩机。
近日,记者在走访汽车配件经销商时了解到,轿车空调压缩机的保有量大于乘用车市场,供应商数量也相应更多。各商家之间的价格竞争很激烈。虽然目前空调压缩机的价格远高于冬春季节,但在市场上都呈现出“虚增的价格”。全面入夏后,价格会相对稳定在3000元左右,波动不大。
根据业内许多销售商的说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卡车和公共汽车的生产以及零部件的供应已经整合成一个非常紧密的系统。普通客户在购买商用车时承诺保证1万公里以内的质保,商用车零配件的供应渠道大部分放在商用车品牌服务站,在市场上只占很少的供应量。另外,空调压缩机是否匹配商用车还要看车辆的具体数据,没有人比车辆厂家更了解这部分数据。所以在一般的维修站更换零件有时候会很麻烦,师傅的整体素质水平也比专业站低,会出现“没技术不行”的现象。
还是有很多商家说商用车的市场很特殊。用户看到自己的车辆有问题,就直接把车开进维修站检查。如果他们需要更换零件,他们直接在维修站更换。他们根本不需要在外面买零件然后安装。有问题就不知道怎么办,辗转反侧,很头疼,尤其是夏天空调维修客户那么多。为了让读者有更好的了解,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空调压缩机的保养和维修。
维修空调压缩机故障
比如这款带R134a自动空调的豪华车。行驶过程中,空调出风口的冷风风量逐渐减小,过一会儿又恢复正常。
维修师傅先让空调系统工作,一段时间后,确实出现了客户描述的间歇性制冷故障现象。制冷量下降时,观察压缩机的工作情况,发现压缩机总能拉进来。连接空调压力表,测试系统内高低压,数值正常。使用专用车辆检测仪TECH 2进行检测,无故障码存储,读取ECU中关于空调的数据?主要是空调压力信号?雪,没有发现异常。【/br/】询问车主后得知,前段时间车子因为空调不凉,在外面的修理厂加了制冷剂,怀疑是制冷剂纯度不够。用制冷剂纯度分析仪检测制冷剂成分后,发现系统中有28%的R12。因为豪车空调系统添加的制冷剂应该是R134a,所以排空系统中的制冷剂,更换压缩机调压阀,抽真空后用氮气清洗空调管路并加注纯R134a制冷剂,再次启动空调测试排除故障。
该车配备了可变排量空调压缩机。空调系统工作时,空调控制系统不采集蒸发器出口的温度信号,而是根据空调管路中的压力变化信号控制压缩机的压缩比,自动调节出口温度。
在空调的日常保养过程中,师傅发现时不时会加错制冷剂,这在历史悠久的进口车中相当常见。在加注空调制冷剂之前,维修人员必须确定车辆使用的制冷剂类型,以免造成严重后果。【/br/】在调试过程中,空调的制冷度突然明显下降,我们立即停车观察空调压缩机的吸气情况,发现压缩机并没有吸气,但是回到维修店后空调系统恢复正常。
检测空调压缩机异常的方法:
1。连接空调压力表,测量空调管路压力。结果显示,高压为2000 kPa,低压约为350 kPa,表明空调系统压力正常。打开发动机舱右侧的继电器盒,找到压缩机继电器。
2。检查继电器的吸合线圈。反复通电测试后未发现异常。
3。用万用表检查压缩机继电器的控制接地?继电器接合时处于低电位,断开时处于高电位。雪,经过反复测试,发现空调不制冷时,来自控制电脑PCM的控制接地线不接地。因此可以断定,该车空调系统间歇性不制冷故障不是由执行部分引起的,可能是PCM本身故障、空调相关信号或线路异常引起的。
4。检查PCM和压缩机继电器之间的相关线路,发现故障发生时PCM的39号线没有接地信号。连接诊断仪Tech 2,并监测空调系统的空调开关请求信号、压力传感器信号和室内/室外温度传感器信号。结果表明,故障发生时压力传感器数据异常,而其他传感器数据无明显变化。
5。更换压力开关,间歇性不冷却故障将消失,系统将恢复正常。原因应该是压力开关间歇性卡死,导致PCM控制的压缩机离合器间歇性接合。
空调系统检查保养注意事项
1。风多灰尘大的地方要定期清洗水箱和前冷凝器,提高散热效果。确保空调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该车在仪表盘上方装有光强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修空调的时候要注意上面是否堆积了一些杂物,会导致空调性能下降。
3。后窗除雾器采用加热格栅结构。按下空调控制面板上的后窗除雾按钮后,电流会加热后窗除雾器,15分钟后自动关闭。如果车辆漏电或者第二天车辆无法启动,通常需要检查后窗温度。如果温度比较高,可能是这条线有问题。
4。空调控制面板上的标志都是英文缩写,每个按钮的使用方法都要明确,以免操作不当导致制冷效果不佳。
5。如果设置了制热、除雾或除霜,不会直接进入内循环模式,按钮上的指示灯会闪烁几次。
下一篇:【检修知识】擦伤轮毂速成医治
标题:【检修知识】空调紧缩机成绩详解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25069.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