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客服

简介

   进口汽车配件网总部设立在广州市越秀区致友汽配城,26家合作伙伴战略遍布全国。主要经营适用德国奔驰、宝马轿车以及路虎、保时捷、本田、奥迪、凯迪拉克全车汽车配件的销售业务。业务以广东广州为中心,辐射国内一二三线城市,分销网络遍布全国,配件采取就近仓库发货,保证质量同时更保证货运物流时效,联系电话:13711217509

行业资讯

汽车配件 > 行业资讯 > “鲶鱼”效应未显现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鲶鱼”效应未显现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来源:网络转载 2020-07-24 07:11:02 阅读:

本篇文章1819字,读完约5分钟

6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获得新能源生产第10项资质的杜云新能源赫然上市,意味着正式从生产许可升级为销售许可。

《国家商报》获悉,目前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15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只有北汽新能源和杜云新能源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道路机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他企业进展缓慢,获得资质后未能进入,这也被认为是近期暂停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一个重要原因。

“鲶鱼”效应未显现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就此,《国家商报》记者近日就暂停新能源生产资格一事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部门进行了核实,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积极回复。

业内多数分析师认为,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尽管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已经足够大,但真正的鲶鱼并没有出现或没有被投放到池塘中。

一位业内人士对《国家商报》表示,暂停发行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需要重新审视现有准入政策,主要原因是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进展缓慢,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作用未能达到预期。

需要重新检查访问策略吗?

在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已经开始走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条例》以来,已有15家企业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但只有两家企业真正进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公告》。

“鲶鱼”效应未显现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根据规定,企业必须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才有资格销售新能源汽车。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获得生产资质的汽车企业不具备销售新能源汽车的资质。

如果这15家企业都在蓬勃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就不会有问题。上述消息人士告诉《国家商报》,这些企业大多进展缓慢,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力度有限。在这种情况下,相关部门重新检查现有的访问策略是合乎逻辑的。

一些分析师认为,之前进入的15家企业存在一些问题。在这方面,一位汽车行业研究专家告诉《国家商报》,一些企业可能存在机会主义的情况。虽然原型车通过了检查,但实际综合水平未能满足准入要求。

根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条例》,企业提交申请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纯电动乘用车行业专家库专家组织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评审,并在30个工作日内给出评审意见。

上述工业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专家检查的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检查所有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这也使技术水平达不到标准的企业获得生产资格。

不仅如此,上述消息人士还告诉记者,除了符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条例》的严格要求外,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可以大大提升生产资质。

例如,获得第十二届新能源生产资质的苏达电动车被列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是河南省实现新一轮汽车产业竞争和弯道超车战略以及三门峡市实施四大一高战略的重点项目。

汽车行业分析师田曾告诉《国家商报》,Suda电动车的新能源许可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进入门槛可能会提高

据了解,即使暂停新能源生产资格,也会对想获得但尚未获得生产资格的新能源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相对不是很强。

威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向《国家商报》表示,虽然威来汽车也有获得新能源生产资格的计划,但目前还不是最紧迫的事情。

该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威来汽车一方面与江淮、长安合作,未来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没有太大问题;另一方面,从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来看,只要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肯定会得到国家的鼓励和支持。

“鲶鱼”效应未显现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对此,一家尚未获得生产资质的新能源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向《国家商报》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虽然目前资质审批已经暂停,但准备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应该把重点放在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等方面。如果能创造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我相信资格不会成为阻碍发展的问题。

“鲶鱼”效应未显现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在接受《全国商报》采访时表示,《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条例》的目的是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只要企业遵循相关政策要求,就不会有大的偏差。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恒认为,在重新审查完成后,新能源的大门将重新打开,但门槛可能会提高。

事实上,提高进入壁垒和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具有相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上述产业研究专家对《国家商报》表示,这一时期是新能源企业的冷静期,不会有太大影响。企业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来思考发展战略和方向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只要企业的目的是开发新能源汽车,并在技术和生产能力上进行实际投资,最终就能通过生产资质审批。

上一篇:确保宝腾和英国莲花独立发展,吉利再出手瞄准800万辆“右舵车”市场

下一篇:合资品牌“硝烟弥漫” 东风日产挑战TOP 3


标题:“鲶鱼”效应未显现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暂停发放?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2473.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