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筹措资金 保交通建设可持续性
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2012年继续建设项目和新开工项目集中,资金供需原本紧张。在通胀预期加剧、物价上涨压力加大、货币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下,交通运输业面临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加大、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
交通部发布了上半年交通运输业经济运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客货运输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输业面临着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加大、成本上升、运力过剩等诸多因素的不利影响。交通运输部显示,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持交通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
上半年,我国客货运输快速增长,特别是快递业务大幅增长。中国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161亿人次,公路货运量131亿吨,分别增长8%和14.7%;水路客货运量分别为1.14亿吨和20.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5%;邮政业务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26.5%。1-5月,民航客运量达到1.16亿人次,增长10.8%。
港口生产总体趋势良好,国内外贸易吞吐量增速发生明显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初步效果。上半年,进口汽配网获悉,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44.2亿吨,同比增长13.2%。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770万标准箱,增长12.9%。国内贸易吞吐量快速增长,完成吞吐量30.9亿吨,增长15.6%;完成外贸吞吐量13.3亿吨,增长8.0%;国内贸易吞吐量增长远高于对外贸易。
受高商品价格运行影响,港口散货运输外贸吞吐量增幅明显下降,煤炭外贸吞吐量甚至有所下降。2012年1-5月,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产品吞吐量达到7.6亿吨,同比增长17.4%。其中,累计完成煤炭外贸吞吐量6199万吨,比2011年下降12.5%。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3.2亿吨,增长13.1%,其中原油进港吞吐量1.0086亿吨,增长8.4%;铁矿石吞吐量5.3亿吨,增长6.0%,其中外贸进港吞吐量3.1亿吨,增长2.9%。
此时,交通运输经济运行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建设资金筹集更加困难
上半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增速放缓,西部地区投资继续领先。上半年,中国公路水路运输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53亿元,同比增长15.5%,比2011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其中,公路建设投资5135亿元,增长13.5%,主要投资于国家高速公路、国家区域规划确定的重点公路设施、国道和省道改造、农村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等领域。从区域结构看,东、中、西部地区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126亿元、1396亿元和2332亿元,分别增长15.9%、18.7%和13.4%。
根据交通部的分析,此时交通运输经济运行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建设资金筹集更加困难。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集中,资金供求已经紧张。在通胀预期更强、物价上涨压力更大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限制了银行贷款规模。由于交通建设融资结构简单,银行贷款比例高,影响交通建设贷款合同的正常执行;同时贷款利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地方债务,一些省级交通部门或下属交通建设投资公司难以获得银行贷款。受上述等因素影响,交通建设资金筹集难度加大。此外,沥青、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工成本相对较高,进一步加剧建设资金短缺。
中国沿海市场产能过剩加剧,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油价上涨、运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对交通运输业造成了有害影响。据调查,作为运输企业最重要的成本,燃料成本在总运输成本结构中的比重已从30%-40%加强到50%以上。但是,企业调控运价能力薄弱,油价与运价联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财政补贴相对较少,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部分企业亏损经营,客户恶性竞争,超载和超载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整个行业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中国海外航运市场运力过剩也给运输业敲响了警钟。预计2011年,世界航运市场的运力增长将比需求高3.8个百分点,尤其是干散货市场,运力增长将比需求高近11个百分点。近两年来,中国沿海干散货航运市场供需矛盾逐渐加剧。2011年底,中国沿海航运万吨以上干散货船运力较2009年10月底增长38%,加剧了中国沿海市场运力过剩,导致运价低、企业效益低,对行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标题:交通运输部:筹措资金 保交通建设可持续性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8002.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