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客服

简介

   进口汽车配件网总部设立在广州市越秀区致友汽配城,26家合作伙伴战略遍布全国。主要经营适用德国奔驰、宝马轿车以及路虎、保时捷、本田、奥迪、凯迪拉克全车汽车配件的销售业务。业务以广东广州为中心,辐射国内一二三线城市,分销网络遍布全国,配件采取就近仓库发货,保证质量同时更保证货运物流时效,联系电话:13711217509

行业资讯

汽车配件 > 行业资讯 >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来源:网络转载 2020-09-07 11:33:37 阅读:

本篇文章10266字,读完约26分钟

《经济观察报》记者耿慧丽在北京报道称,中外对雷诺国内生产的不同态度相当明显。

7月26日,前来中国参与发布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的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带领东风有限公司一批高层领导拜访了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再次为雷诺国内生产“铺平了道路”。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当天下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一向说话迅速的戈恩坦率地确认了雷诺的国内计划,并首次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在2015年之前完成,2016年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但就在戈恩给出明确时间表的一个小时前,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在同一间会议室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在面对雷诺国内生产问题时打了太极:“目前没有消息。”

更多东风高管会后对本报表示:“徐总说,我们并不急于雷诺的国内生产。”这方面还只是开始,还没有达到某一个被外界所通过的模式首先在中国制造的地步。”

东风的超然态度不难理解。10年前,东风与日产(Nissan)和雷诺(Renault)建立合资企业时,它已不再是东风。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不再是早年急需升级的“中外合资”阶段。在东风汽车集团“十二五”规划和东风有限公司新的中期经营计划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拓展是重要命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虽然雷诺重返中国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与东风建立一个新的合资企业,但在政府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合资项目审批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雷诺通过东风和日产之间现有的合资企业将其作为一个品牌引入中国可能是最现实的选择。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戈恩很着急

“雷诺的国内生产很可能在东风有限公司的中期业务计划完成之前完成。2016年,雷诺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7月26日下午,戈恩首次正式给出了雷诺国内生产的时间表。

这可能是因为戈恩早上与NDRC的会面。据了解,在26日参加东风有限公司“新中期业务计划”之前,戈恩带领东风有限公司高管在北京会见了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并提交了雷诺制定的新计划。

除了日产汽车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戈恩还是雷诺-日产联盟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八年前,戈恩通过与东风日产建立合资企业,将日产品牌引入中国生产。

东风日产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仅用五年时间就进入了中国合资企业的主流阵营。2010年,东风日产售出66万辆汽车,在单个汽车公司的销售名单中排名第七。

2004年,在日产的牵线下,日产在中国的另一家合资企业郑州日产被纳入东风系统,成为日产全球轻型商用车(lcv)基地,占日产全球lcv销量的20%。近年来,日产也加快了轻型商用车产品的引进。

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日产的全球复兴做出了贡献。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量的贡献已增至25%,成为日产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东风有限公司新颁布的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中,日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与东风联手投资500亿元人民币,推出30多款新车,使合资东风有限公司能够达到230万辆的目标,并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最大合资企业的地位。

在采访中,戈恩透露了日产品牌在中国扩张的具体目标:“2015年,日产品牌(包括合资自主品牌汽车陈)在中国销售130万辆,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售的贡献增加到30%。”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成功发展,10多年前濒临破产的日产汽车实现了“华丽转身”。2010年,日产全球销量为408万辆,同比增长20%,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增幅最大。相比之下,雷诺汽车(Renault Automobile)作为“救世主”与日产结盟,近年来一直在发展。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2010年,雷诺在全球售出230.9万辆汽车,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九。与2003年239万辆的规模相比,它几乎已经到位,而日产的全球销量从当年的近300万辆增加到400多万辆。

近年来,雷诺在法国和西欧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雷诺在西欧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1%下降到不到10%。此外,雷诺近年来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一些东欧新兴国家的扩张并不顺利。

在商用车方面,国外重卡巨头掀起了新一轮进入中国的浪潮,戴姆勒与北汽福田结成联盟,曼曼商用车入股中国重汽并在中国推出新的合资品牌,北美重卡巨头纳威司达与江淮联手。雷诺重型卡车在世界和中国都面临巨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雷诺最大股东、持有雷诺15%股权的法国政府敦促雷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在戈恩访华之前,雷诺负责销售、营销和轻型商用车业务的执行副总裁杰罗姆·斯托尔(Jerome Stoll)、雷诺执行副总裁兼亚非总裁中村克吉(Nakamura Keji)以及其他雷诺高管最近经常访问中国,就雷诺的国内生产向政府部门进行游说。

雷诺国内生产需要“真实”的另一个信号是,雷诺从6月份开始退出其前合资企业三江雷诺,这一消息已得到三江雷诺的中国母公司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的证实。据悉,在雷诺重返中国之前,NDRC等主管部门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让我们妥善解决合资之前的问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经济观察报》记者耿慧丽在北京报道称,中外对雷诺国内生产的不同态度相当明显。

7月26日,前来中国参与发布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的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带领东风有限公司一批高层领导拜访了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再次为雷诺国内生产“铺平了道路”。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当天下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一向说话迅速的戈恩坦率地确认了雷诺的国内计划,并首次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在2015年之前完成,2016年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但就在戈恩给出明确时间表的一个小时前,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在同一间会议室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在面对雷诺国内生产问题时打了太极:“目前没有消息。”

更多东风高管会后对本报表示:“徐总说,我们并不急于雷诺的国内生产。”这方面还只是开始,还没有达到某一个被外界所通过的模式首先在中国制造的地步。”

东风的超然态度不难理解。10年前,东风与日产(Nissan)和雷诺(Renault)建立合资企业时,它已不再是东风。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不再是早年急需升级的“中外合资”阶段。在东风汽车集团“十二五”规划和东风有限公司新的中期经营计划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拓展是重要命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虽然雷诺重返中国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与东风建立一个新的合资企业,但在政府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合资项目审批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雷诺通过东风和日产之间现有的合资企业将其作为一个品牌引入中国可能是最现实的选择。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戈恩很着急

“雷诺的国内生产很可能在东风有限公司的中期业务计划完成之前完成。2016年,雷诺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7月26日下午,戈恩首次正式给出了雷诺国内生产的时间表。

这可能是因为戈恩早上与NDRC的会面。据了解,在26日参加东风有限公司“新中期业务计划”之前,戈恩带领东风有限公司高管在北京会见了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并提交了雷诺制定的新计划。

除了日产汽车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戈恩还是雷诺-日产联盟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八年前,戈恩通过与东风日产建立合资企业,将日产品牌引入中国生产。

东风日产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仅用五年时间就进入了中国合资企业的主流阵营。2010年,东风日产售出66万辆汽车,在单个汽车公司的销售名单中排名第七。

2004年,在日产的牵线下,日产在中国的另一家合资企业郑州日产被纳入东风系统,成为日产全球轻型商用车(lcv)基地,占日产全球lcv销量的20%。近年来,日产也加快了轻型商用车产品的引进。

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日产的全球复兴做出了贡献。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量的贡献已增至25%,成为日产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东风有限公司新颁布的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中,日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与东风联手投资500亿元人民币,推出30多款新车,使合资东风有限公司能够达到230万辆的目标,并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最大合资企业的地位。

在采访中,戈恩透露了日产品牌在中国扩张的具体目标:“2015年,日产品牌(包括合资自主品牌汽车陈)在中国销售130万辆,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售的贡献增加到30%。”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成功发展,10多年前濒临破产的日产汽车实现了“华丽转身”。2010年,日产全球销量为408万辆,同比增长20%,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增幅最大。相比之下,雷诺汽车(Renault Automobile)作为“救世主”与日产结盟,近年来一直在发展。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2010年,雷诺在全球售出230.9万辆汽车,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九。与2003年239万辆的规模相比,它几乎已经到位,而日产的全球销量从当年的近300万辆增加到400多万辆。

近年来,雷诺在法国和西欧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雷诺在西欧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1%下降到不到10%。此外,雷诺近年来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一些东欧新兴国家的扩张并不顺利。

在商用车方面,国外重卡巨头掀起了新一轮进入中国的浪潮,戴姆勒与北汽福田结成联盟,曼曼商用车入股中国重汽并在中国推出新的合资品牌,北美重卡巨头纳威司达与江淮联手。雷诺重型卡车在世界和中国都面临巨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雷诺最大股东、持有雷诺15%股权的法国政府敦促雷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在戈恩访华之前,雷诺负责销售、营销和轻型商用车业务的执行副总裁杰罗姆·斯托尔(Jerome Stoll)、雷诺执行副总裁兼亚非总裁中村克吉(Nakamura Keji)以及其他雷诺高管最近经常访问中国,就雷诺的国内生产向政府部门进行游说。

雷诺国内生产需要“真实”的另一个信号是,雷诺从6月份开始退出其前合资企业三江雷诺,这一消息已得到三江雷诺的中国母公司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的证实。据悉,在雷诺重返中国之前,NDRC等主管部门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让我们妥善解决合资之前的问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经济观察报》记者耿慧丽在北京报道称,中外对雷诺国内生产的不同态度相当明显。

7月26日,前来中国参与发布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的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带领东风有限公司一批高层领导拜访了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再次为雷诺国内生产“铺平了道路”。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当天下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一向说话迅速的戈恩坦率地确认了雷诺的国内计划,并首次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在2015年之前完成,2016年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但就在戈恩给出明确时间表的一个小时前,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在同一间会议室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在面对雷诺国内生产问题时打了太极:“目前没有消息。”

更多东风高管会后对本报表示:“徐总说,我们并不急于雷诺的国内生产。”这方面还只是开始,还没有达到某一个被外界所通过的模式首先在中国制造的地步。”

东风的超然态度不难理解。10年前,东风与日产(Nissan)和雷诺(Renault)建立合资企业时,它已不再是东风。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不再是早年急需升级的“中外合资”阶段。在东风汽车集团“十二五”规划和东风有限公司新的中期经营计划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拓展是重要命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虽然雷诺重返中国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与东风建立一个新的合资企业,但在政府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合资项目审批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雷诺通过东风和日产之间现有的合资企业将其作为一个品牌引入中国可能是最现实的选择。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戈恩很着急

“雷诺的国内生产很可能在东风有限公司的中期业务计划完成之前完成。2016年,雷诺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7月26日下午,戈恩首次正式给出了雷诺国内生产的时间表。

这可能是因为戈恩早上与NDRC的会面。据了解,在26日参加东风有限公司“新中期业务计划”之前,戈恩带领东风有限公司高管在北京会见了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并提交了雷诺制定的新计划。

除了日产汽车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戈恩还是雷诺-日产联盟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八年前,戈恩通过与东风日产建立合资企业,将日产品牌引入中国生产。

东风日产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仅用五年时间就进入了中国合资企业的主流阵营。2010年,东风日产售出66万辆汽车,在单个汽车公司的销售名单中排名第七。

2004年,在日产的牵线下,日产在中国的另一家合资企业郑州日产被纳入东风系统,成为日产全球轻型商用车(lcv)基地,占日产全球lcv销量的20%。近年来,日产也加快了轻型商用车产品的引进。

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日产的全球复兴做出了贡献。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量的贡献已增至25%,成为日产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东风有限公司新颁布的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中,日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与东风联手投资500亿元人民币,推出30多款新车,使合资东风有限公司能够达到230万辆的目标,并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最大合资企业的地位。

在采访中,戈恩透露了日产品牌在中国扩张的具体目标:“2015年,日产品牌(包括合资自主品牌汽车陈)在中国销售130万辆,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售的贡献增加到30%。”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成功发展,10多年前濒临破产的日产汽车实现了“华丽转身”。2010年,日产全球销量为408万辆,同比增长20%,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增幅最大。相比之下,雷诺汽车(Renault Automobile)作为“救世主”与日产结盟,近年来一直在发展。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2010年,雷诺在全球售出230.9万辆汽车,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九。与2003年239万辆的规模相比,它几乎已经到位,而日产的全球销量从当年的近300万辆增加到400多万辆。

近年来,雷诺在法国和西欧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雷诺在西欧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1%下降到不到10%。此外,雷诺近年来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一些东欧新兴国家的扩张并不顺利。

在商用车方面,国外重卡巨头掀起了新一轮进入中国的浪潮,戴姆勒与北汽福田结成联盟,曼曼商用车入股中国重汽并在中国推出新的合资品牌,北美重卡巨头纳威司达与江淮联手。雷诺重型卡车在世界和中国都面临巨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雷诺最大股东、持有雷诺15%股权的法国政府敦促雷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在戈恩访华之前,雷诺负责销售、营销和轻型商用车业务的执行副总裁杰罗姆·斯托尔(Jerome Stoll)、雷诺执行副总裁兼亚非总裁中村克吉(Nakamura Keji)以及其他雷诺高管最近经常访问中国,就雷诺的国内生产向政府部门进行游说。

雷诺国内生产需要“真实”的另一个信号是,雷诺从6月份开始退出其前合资企业三江雷诺,这一消息已得到三江雷诺的中国母公司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的证实。据悉,在雷诺重返中国之前,NDRC等主管部门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让我们妥善解决合资之前的问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经济观察报》记者耿慧丽在北京报道称,中外对雷诺国内生产的不同态度相当明显。

7月26日,前来中国参与发布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的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带领东风有限公司一批高层领导拜访了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再次为雷诺国内生产“铺平了道路”。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当天下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一向说话迅速的戈恩坦率地确认了雷诺的国内计划,并首次给出了一个时间表:在2015年之前完成,2016年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

但就在戈恩给出明确时间表的一个小时前,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徐平在同一间会议室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在面对雷诺国内生产问题时打了太极:“目前没有消息。”

更多东风高管会后对本报表示:“徐总说,我们并不急于雷诺的国内生产。”这方面还只是开始,还没有达到某一个被外界所通过的模式首先在中国制造的地步。”

东风的超然态度不难理解。10年前,东风与日产(Nissan)和雷诺(Renault)建立合资企业时,它已不再是东风。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都不再是早年急需升级的“中外合资”阶段。在东风汽车集团“十二五”规划和东风有限公司新的中期经营计划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拓展是重要命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虽然雷诺重返中国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与东风建立一个新的合资企业,但在政府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对新合资项目审批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雷诺通过东风和日产之间现有的合资企业将其作为一个品牌引入中国可能是最现实的选择。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戈恩很着急

“雷诺的国内生产很可能在东风有限公司的中期业务计划完成之前完成。2016年,雷诺将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7月26日下午,戈恩首次正式给出了雷诺国内生产的时间表。

这可能是因为戈恩早上与NDRC的会面。据了解,在26日参加东风有限公司“新中期业务计划”之前,戈恩带领东风有限公司高管在北京会见了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员,并提交了雷诺制定的新计划。

除了日产汽车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戈恩还是雷诺-日产联盟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八年前,戈恩通过与东风日产建立合资企业,将日产品牌引入中国生产。

东风日产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仅用五年时间就进入了中国合资企业的主流阵营。2010年,东风日产售出66万辆汽车,在单个汽车公司的销售名单中排名第七。

2004年,在日产的牵线下,日产在中国的另一家合资企业郑州日产被纳入东风系统,成为日产全球轻型商用车(lcv)基地,占日产全球lcv销量的20%。近年来,日产也加快了轻型商用车产品的引进。

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为日产的全球复兴做出了贡献。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量的贡献已增至25%,成为日产全球最大的市场。

在东风有限公司新颁布的2011-2015年“新中期业务计划”中,日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与东风联手投资500亿元人民币,推出30多款新车,使合资东风有限公司能够达到230万辆的目标,并继续保持其作为全球最大合资企业的地位。

在采访中,戈恩透露了日产品牌在中国扩张的具体目标:“2015年,日产品牌(包括合资自主品牌汽车陈)在中国销售130万辆,中国市场对日产全球销售的贡献增加到30%。”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成功发展,10多年前濒临破产的日产汽车实现了“华丽转身”。2010年,日产全球销量为408万辆,同比增长20%,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增幅最大。相比之下,雷诺汽车(Renault Automobile)作为“救世主”与日产结盟,近年来一直在发展。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2010年,雷诺在全球售出230.9万辆汽车,在全球十大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九。与2003年239万辆的规模相比,它几乎已经到位,而日产的全球销量从当年的近300万辆增加到400多万辆。

近年来,雷诺在法国和西欧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雷诺在西欧的市场份额已经从11%下降到不到10%。此外,雷诺近年来在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一些东欧新兴国家的扩张并不顺利。

在商用车方面,国外重卡巨头掀起了新一轮进入中国的浪潮,戴姆勒与北汽福田结成联盟,曼曼商用车入股中国重汽并在中国推出新的合资品牌,北美重卡巨头纳威司达与江淮联手。雷诺重型卡车在世界和中国都面临巨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雷诺最大股东、持有雷诺15%股权的法国政府敦促雷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

在戈恩访华之前,雷诺负责销售、营销和轻型商用车业务的执行副总裁杰罗姆·斯托尔(Jerome Stoll)、雷诺执行副总裁兼亚非总裁中村克吉(Nakamura Keji)以及其他雷诺高管最近经常访问中国,就雷诺的国内生产向政府部门进行游说。

雷诺国内生产需要“真实”的另一个信号是,雷诺从6月份开始退出其前合资企业三江雷诺,这一消息已得到三江雷诺的中国母公司中国三江航天集团的证实。据悉,在雷诺重返中国之前,NDRC等主管部门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让我们妥善解决合资之前的问题。”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雷诺国内之路

1994年,雷诺与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公司中国三江航天集团合资成立了三江雷诺。当时,通用、本田、丰田、日产等跨国汽车公司都在关注中国市场。

然而,10多年过去了,在后来者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市场的过程中赚了很多钱之后,第一家合资企业失败的雷诺在国内生产的边缘徘徊了很多年,一次又一次错失了机会。

三江雷诺成立于1994年,是当时航天系统最大的民用合资项目,也是雷诺在中国唯一的轻型客车合资企业,成立之初就受到各方青睐。然而,由于中外在发动机国产化等重大决策上存在严重分歧,三江集团一度退出。三江雷诺的中国股份随后在华晨中国、湖南火炬和其他企业之间转让。受此影响,三江雷诺成立仅八年就售出4000多辆乘用车,并于2004年正式停产。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三江雷诺失利后,雷诺开始在中国寻找新的合作伙伴。2000年后,已经结盟的雷诺和日产与东风谈判成立合资企业,准备进入中国,与东风组成“金三角”。然而,东风希望与雷诺建立一个全面的合资企业,而雷诺坚持要建立一个单独的乘用车合资企业。此外,双方在选择广州或十堰方面也存在差异。最终,日产和东风率先合资,雷诺错过了国内生产的最佳机会。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从那以后,雷诺从未放弃国内生产。2004年,曾有报道称雷诺将与东风刘琦建立合资企业,并首先在商用车领域展开合作。那一年,雷诺与东风在法国签署了一项商用车合资协议,计划在2010年生产5万辆重型卡车。然而,自2001年雷诺卡车被出售给沃尔沃集团(雷诺获得了沃尔沃21.8%的股份)以来,沃尔沃集团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两个合资客车企业,即上海申沃客车和Xi安沃尔沃客车,以及与中国重型卡车总公司合资的华沃重型卡车,合资企业配额“超编”。雷诺的国内努力再次失败。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2008年,雷诺计划重组三江雷诺,将三江雷诺纳入东风系统。然而,由于双方在资产处置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这一计划也失败了。

在接触东风的同时,雷诺也接触了BAIC、广汽等汽车集团,但最终未能取得成果。

2009年,东风对拖延已久的雷诺计划感到失望,并宣布终止雷诺国内项目的谈判。

此外,作为法国政府所有的企业,雷诺与政府的关系比与私营企业的关系更密切,其国内生产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中法两国政府关系的制约。

许多因素的叠加也使得雷诺的国内计划在政府批准过程中“减少了点数”。据说,近年来,NDRC对雷诺的国内生产采取了坚定的态度,并要求它“先收拾以前的烂摊子”。

因此,雷诺决定今年退出三江雷诺,为国内生产扫清障碍。

在过去的两年里,雷诺加大了对进口乘用车的推广力度。通过加快新产品和其他措施的引进,雷诺进口乘用车的销量从2008年的893辆迅速上升至去年的1.5万辆。这增强了雷诺制造国内产品的决心。

据接近东风的消息人士透露,最近重启的雷诺国内计划主要集中在雷诺乘用车上。有两个方案:一是东风日产生产雷诺乘用车,二是在东风有限公司框架下组建东风雷诺乘用车公司。

戈恩承认,雷诺在国内的最佳计划是与东风建立一家单独的合资企业,但“一切都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

然而,外资汽车公司进入中国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对于新的合资项目,NDRC和其他主管部门的态度已经从10年前的积极引进转变为“严格控制”。雷诺很难与东风重新建立合资企业以获得批准。

据业内人士透露,东风日产进口相对简单,雷诺不投资股权,只是作为一个品牌引进。这样,合资项目就不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只需要去NDRC备案。这种做法之前有先例,如上海大众推出斯柯达品牌,广汽菲亚特准备推出克莱斯勒品牌。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超凡的东风

与戈恩的热切态度相比,徐平的态度非常超然。东风人私下表示“我们并不着急,一切才刚刚开始”,这表明中外双方对雷诺国内生产的态度完全不同。

“现在的东风已经不是十年前的东风,已经过了依靠引进国外品牌寻求发展的阶段。”上述消息来源解释了东风为何不热心。

大约在2000年与日产和雷诺谈判合资企业时,东风正处于困难阶段,重型卡车业务增长乏力。合资企业只有一条龙,面临着被上海通用、广州本田等合资企业超越的危险。2000年,东风集团的总销量只有21万辆。从运营效率来看,总部和主要生产基地都位于十堰,交通不便。国有企业负担沉重,经营效率低下。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在过去的十年里,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良好发展以及与日产的全面合资带来的运营改善,东风集团已成为中国利润最高的汽车企业。在最近发布的《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东风集团以55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24.8亿美元的利润领先国内汽车企业。2010年,东风集团的销量达到261.5万辆,仅东风的有限销量就接近130万辆。根据东风集团去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东风集团计划在2015年超过500万辆的销售规模,冲击全球汽车企业的第一阵营。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从合资品牌来看,目前与东风合资的主要品牌有四个:雪铁龙、标致、日产和本田。此外,去年刚刚成立的东风玉龙已经覆盖了汽车、越野车和越野车等主流市场,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也在积极规划自己的合资品牌。无论合资企业的数量还是产品线的丰富程度,东风的合资企业都是国内大型集团中最丰富的。

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在东风集团“十二五”规划中,合资合作不再是首要问题,而是自主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和新能源汽车。

如果很难批准与雷诺建立单独的合资企业,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开展政府公共关系,东风的热情不高,雷诺也抽不出时间。因此,通过东风日产进口是更现实的选择。对于东风日产来说,雷诺品牌注重浪漫和个性化的车型,也可以补充日产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的车型。

上一篇:萨博需在十四天内付员工工资以避免破产

下一篇:供应商问题未解决 萨博复产将延至8月底


标题:雷诺国产:戈恩干着急 东风仍观望    地址:http://www.1803737.com//new/13158.html


特别声明:本站的所有文章版权均属于进口汽车配件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背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干法律责任。